台大校友會的春季郊遊野餐,於4月23日在休士頓郊區凱蒂市Mary Jo Peckham Park舉辦。經過一段時間的籌備及期盼,這天終於來到。早上九點半我興致勃勃地到了公園,準備場地佈置以及活動測試。氣溫雖稍涼,但空氣新鮮,我穿個外套兩手有些冰涼,還是忍不住地被優美的景色所吸引。藍天白雲,青草綠樹,隨風飄逸,大亭子靜靜地靠在隨風起波的湖水邊,等待著大家的出現。 不久會長美玲學姊、帶著些食物和用具抵達。熱心的志工劉穎超、林彥豪、江政庭、吳伯彥、以及林宏元等在十點後陸續到達。我們一起把16張野餐桌子排好,再把長長的台大校友會旗幟高掛在大亭屋簷下。接著和志工們測試了趣味競賽。使用乒乓球的兩個遊戲沒辦法進行,因為乒乓球隨風飛去。一時臨機應變,改成了網球,效果還不錯。 十一點後,大家紛紛出現,彼此寒喧及交流。總共約有75人來參加,包括校友、家人以及朋友。負責報到的志工鍾惠盈及凌徴暘忙得不可開交。黃龍雄理事準備的名牌以及分組牌子,別出心裁。理事于方勻很賣力地帶動大家跳著開場舞,頓時炒熱整場氣氛,活力百分百。讓我這不擅跳舞的人都不由自主地跟著跳了起來。天氣雖帶些寒意,我們的心卻是火熱。 大約中午時,顧問陳著釧、美玲學姊和金俊家姊安排的的各式食物陸續上桌,大家的注意力立即轉移到美味可口的午餐。一家烤肉三家香,烤牛肉及豬排、馬鈴薯及蔬菜沙拉、四季豆、雞腿、滷蛋、春捲、涼麵及新鮮橙橘香蕉等,中式西式兼併。突然間,感到饑腸轆轆。副會長謝元傑主持開場後,會長美玲學姊的致歡迎詞,慰問今天所有工作人員的辛勞。接著熱心的志工分配食物,大家很開心地排隊領餐,開始享用營養豐富的餐點。大家吃得津津有味,整場不斷聽到:「這次的食物真的太好吃了~~每樣都好吃!」的讚美。想必學姊們一定花了不少心思。 午餐後,我們在溫暖陽光照耀下的青草地上,進行精心計劃的分組趣味遊戲。最優勝的隊伍有最豐富的獎品,其他隊伍也有得分紅。美玲學姊主持非常受歡迎的破冰遊戲,測試柔軟度的呼拉圈傳遞人龍。大家開始討論策略、分享秘訣,熱絡了起來。加油聲些起彼落,資深的學長姐到國小的小朋友都樂在其中。第二個遊戲、由理事蘇柏斌和鍾惠盈主持:測試絕對音感。各隊經過彼此討論,寫出蘇柏斌彈的吉他音調。雖然許多人開始求救,還是有一半的隊伍,答對了80%以上的題目,音感超敏鋭,猜想是有高度音樂訓練的人。 接著是我主持的乒乓球接力賽,測試平衡感及速度。因為風吹動,改成了用網球。把網球放在桌球拍上,手持桌球拍,來回接力。在這接力賽中,雖有人掉球,有人跌倒,大家還是保持著運動家精神,勇敢地走完全程,大伙頓時忘了湖上吹來的冷風。之後是理事蕭暐獻主持的猜歌名遊戱。老中青三代的歌曲皆有,年輕校友猜中了周杰倫的歌曲,資深的校友馬上猜到熱情的沙漠及上海灘。校友們包圍著主持人站成一大圈,為要搶先猜中。居然有人聽到第一節前奏就猜中,競爭激烈,步步驚心。不過還是像一個大家庭一樣,笑聲連連,其樂無窮。 倒數第二個遊戲,是蕭暐獻和我主持的比手畫腳。每隊派出兩位隊員比手畫腳,在兩分鐘的時間猜對最多的題目的隊伍得勝。充滿想像力的表演者使出渾身解術,臨機應變,比畫出我們特別心設計的題目。看在眼裡,頗為欣慰逗趣。結果居然有三隊成績都一樣。最後由於時間關係,很快地進行了你丟我接網球遊戲,為六個趣味競賽畫下個完美的句點。大家一起分享由理事賴信福耗盡心思挑選的奬品-餅乾、零食。 接下來,校友朱喜善以及王侯生表演精采的彈吉他帶唱茉莉花等老歌。如火純青的吉他彈唱,餘音繞樑、讓大家深深感受到了民歌情懷。最後,各個志工和理事很協調、快速的把會場整理乾淨。大家帶著意猶未盡及依依不捨的心情與朋友們揮手道別,踏上歸途。溫暖的陽光繼續照耀在青青草地及湖水。Mary Jo Peckham Park 的郊遊野餐在我們心中留下一段美好的回憶! 理事劉子華,蘇柏斌及校友王力仁把這些珍貴的畫面都捕捉在他們的照像機中。劉子華精心製作的錄影片,非常生動,扣人心弦,令人回味無窮。
Category: 最新消息
2017/4/23 春季郊遊野餐
各位台大校友會會員好 在這春光明媚,百花綻放的季節,正是出遊的好時機。想要出門聯絡感情的朋友們,想要賞花或呼吸新鮮空氣的,想要到公園踏青遊玩或與朋友一同運動的,想要享受一頓豐盛的中式餐或美式烤肉 (brisket and ribs) 的朋友們,千萬要把握這個機會。 校友會將於4月23日上午11點到下午3點在Mary Jo Peckham Park in Katy 舉辦春季郊遊。公園有免費迷你高爾夫球,兒童玩樂埸,可以做團體遊戲、散步、騎單車、放風箏、釣魚或打籃球、排球、羽毛球等。可以邀請家人及朋友們一起來參加。 活動詳情請看所附彩色傳單,報名表單列在以下連結,請有興趣的朋友們儘早報名。4月9日截止報名。有任何問題也歡迎聯絡丁偉倫或蕭暐獻。 丁偉倫: allenting1130@gmail.com 蕭暐獻: whhsiao.ntume@gmail.com https://docs.google.com/forms/d/1mEu-sRMmw3WfbH4Cc6gdcdyvbNxWuEVLb2mhUf6Euk8/edit?ts=58bda819 我們在這裡等你來喲! 劉美玲會長 休士頓台大校友會
休士頓台大校友會 第三十九屆年會 暨新舊會長交接典禮
[台大與我] 傅至璋 2008 光電所畢
靜謐的夜晚,我在德州的燦爛星空下,回憶起在台大校園求學的生活點滴,我是傅至璋 (John Fu),於2006年進入台大光電工程所碩士班,從新竹的清華大學畢業,北上來到台大求學,考上台大是我人生中最感動又榮耀的時刻,放榜當天內心那份抑不住的喜悅與悸動,至今仍可以清楚感受得到。我住在汀州路3段的頂樓加蓋,5樓沒電梯,30箱從新竹貨運寄來的家當,一天超過30次的來回爬五樓,永生難忘,讓我感覺好像參與了101大樓的爬樓梯比賽一樣,住處緊鄰南機場夜市,那是我生活中的好鄰居、小確幸。 在台大的校園裡,我最常駐足的地方有小福,小小福,椰林大道,綜合體育館,還有總圖,在這些地方的隨處角落都能夠勾起我的回憶,而總圖地下室的24小時K書中心,每次考試前我和同學都會在這裡挑燈夜戰,直到黎明陽光從窗外灑入,這裡是許多台大人追逐夢想的地方,也是我有著最刻骨銘心的回憶之處。 我也非常喜歡徜徉在台大校園裡,總能讓人徹底釋放心理的壓力;走在椰林大道上,更能感受到與許多歷史人物也曾經走在同一條大道上的這份身為台大人的榮耀。 除了課業外,台大也彌補了我在大學沒有社團經驗的缺憾,我短暫的在課業的空檔之於,參與了魔術社,一窺魔術的神秘世界,也豐富了在台大的生活。 2008年畢業的時候,家中的妹妹正好進入日文系大一就讀,畢業後也進入政治系國際關係組研究所就讀,於是台大對我來說除了是母校的角色外,也多了一份家的感覺。 即使畢業了,當時在台灣工作的我,也會經常週末抽空回到學校的圖書館,充實自己,沉浸在那舒適優雅的閱讀環境中,閱讀,沉思。 在台大的求學生活,我看到了來自各個領域四面八方的優秀同學,而畢業後進入職場,看到的是台大校友遍佈在各領域,各家公司,擔任舉足輕重的要職,We are everywhere! 在台灣台塑公司工作的我,在因緣際會下,於2014年12月來到了台塑德州廠進行擴建,也在同事的介紹下進入了休士頓台大校友會(感謝 郭原宏會長 與 王海蒂 學姊 以及同事 Peter Kao),非常開心能加入休士頓台大校友會這個大家庭,這裡有好多台大的校友,讓異鄉的生活多了一份親切與溫暖,未來的日子請大家多多指教。
[台大與我] 謝岡霖 2009 藥理所畢
我是在08年進入台灣大學醫學院的藥理學研究所,在這兩年半的學習當中,我摸索出自己的興趣以及將來想要從事的方向。 猶記得當初在陽明三四年級時的徬徨,看著周遭的同學與學長姐一個個找到自己的方向,比如說創業,投入職場,出國,升學等,每個人的臉上都充滿的對於未來的憧憬。那時的我對於生物實驗的本身並未充滿興趣,也沒有考慮把生物醫學當成未來一生懸命的志向。然而對於投入職場又始終忐忑,因為那時候的生命科學的出路主要還是進入實驗室當助理,並未像時至今日百花綻放的狀況。再加上想換個領域的衝動,想著想著我就去報考藥理所的入學考試。 當初聽到上榜的時候,人剛好在回台南的路上,是父親打電話過來告知了這個消息。當時的我還在進行另一家研究所的面試,以至於遲了一個週末才去藥理所拜訪老師。那也是我第一次見識到台大學生的積極程度。在我去的那個禮拜有名的實驗室基本上都已經決定好了學生,我要感謝我的恩師-黃德富教授給我這個機會在他的教誨下渡過兩年半的碩士生涯。 兩年半的碩士生涯其實也不是一帆風順,期間也是有很多不足以外人道也的心酸,比如說換題目和轉換領域的陣痛。由於我本身並非醫療專業,藥理所本身又是以藥物發展為導向的科系,所以剛進去的時候學習相關的知識其實是相當吃力的,再加上同學大部分都是藥學專業,所以常常在學習上進度落後,但是由於實驗室的同仁鼎力相助,讓我關關難過,關關過,最後順利的拿到學位。 在台大的兩年半對於我來說最主要的其實並不是在於專業知識上的成長,而在於心態上的調整。專業知識每十年就會有一次重大的調整,昨日的中心教條可能就是明日的黃花,但是有一個積極向上並保持開放心胸的態度卻是可以受用一輩子的事情。即使我現在所從事的醫療資訊業並不是台灣生醫業的主流方向,但是分析的方法,議題的設定以及如何和專業人士進行討論等等,很多小細節都是在當初的生活當中一點一滴的沒入,做後才慢慢形塑我是怎樣的一個人。 回到主題,到底台大對於我來說是怎樣的東西呢?是一段回憶?是一塊金字招牌?其實都不是,台大本身代表著一種生活方式,一種願意跨出舒適圈去迎接新挑戰的生活方式,一種可以接納不同生活模式的態度。其中的很多東西都和美國本身的價值觀相同,這也是很多台大學長姐可以長期在美國發光發熱的原因之一。但是追根究底,還是在台大的學風潛移默化著我們。 很感謝Rosa 學姊和著訓學長的厚愛,給予我這個機會來寫這篇台大與我。 謝岡霖 2017-01-08
[台大與我] 林願勻 2013 化工系畢
因為高中時參與的計畫,讓我決定以化工系作為目標,但是一切故事的開始還是從爸媽帶我上台北搬進大一女宿舍的那一刻開始,提著一只行李箱與一個背包,開始我在台大的生活。 很慶幸大一女的生活有三個可愛的女孩陪伴,讓第一次離家的生活有很溫暖的感覺,即使之後越跑越遠,跑到北京,再跑到休士頓,都還記得大家窩在床上道晚安的時光。化工系最令人深刻的就是第零節的體育課,還有連續十五週的期中考。好在這一切都有一群好友陪伴,一起唸書,一起抱怨,一起蹲圖書館,一起考完衝夜唱。專題實驗室也是台大生活很重要的一部分,沒有這些機會或是幫助,我也不會決定繼續唸研究所。台大的蛋糕研究社讓我現在在美國也繼續嘗試做西式糕點,每次拿起刮刀,都會想到小雞啾啾的可愛社歌。大四下決定跑到北京清華交換半年,除了想見識一下當時新聞媒體所強調的中國學生競爭力,更是想要在假期背著背包,搭著硬坐的火車到不同城市旅遊,現在依然很想念在青旅交誼廳聊天跟寫明信片的時光,或是在上海臨時亂入的台大校友會聚餐。原本要去西藏的旅行,最後因為決定回來度過台大最後一個活動-畢業季而臨時取消,但是一點也不後悔,台大給我很多的機會跟生活體驗,最後一個活動更是不想錯過,當然,西藏一定還是會去的。 畢業已經三年半,醉月湖改善了,姐妹花沒了,小福餐廳換了,鹿鳴雅舍沒了,綜和沒了,不過新系館也快要蓋好了。希望可以跟之前在女生宿舍門口碰到行動緩慢卻一直拍照的阿嬤一樣, 就算時間過的幾十年,依然記得在學校與宿舍生活的點點滴滴。 很高興在休士頓還有台大校友會。熱心的學長姐幫忙跟照顧大家。每次的活動不只經驗分享跟嚐嚐台灣味的食物,更是機會與好友一起聊天跟回味在台大的時光。
[台大與我] 丁偉倫 2010 化工系畢
我在台大前後八年的日子,可以用兩個詞代表,MATLAB和桌球。高中在苦讀中當了三年第四名後,2006年意外進入台大化工打滾、2010年卻以口試組榜首進入化工系研究所、當兵後再回台大內的原分所當研究助理一年。現於休士頓大學就讀化工系博士班三年級。回頭一探,十年了。一路陪伴我的、支持我的,除了家人和朋友,就是桌球和MATLAB。 桌球狂熱份子 桌球一直在我的人生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一半的朋友因為桌球認識,一半的休閒也跟桌球有關。大一每周練習超過12個小時,10年後的現在,仍然每周平均練習三小時。除了花了六年時間,第一次擊敗我在高中校隊的勁敵、花了十年時間,終於到達台大校隊程度外,經營桌球社和化工系桌球隊(系桌)的過程,也為我的人生添加許多色彩。 自小學被親戚啟蒙後,便對桌球非常有興趣,高中曬網捕魚的上教練課、加入成功高中笑隊(永遠的板凳),高中一畢業便參與桌球社和系桌的暑訓。大一下便接任系桌代理隊長,負責練球以及場地的租借。這開起了我在台大的桌球革命之路。當時任桌球社公關的我,陰錯陽差下在PTT點起一連串關於預約桌球場地的戰火。由於當年桌球人口激增,台大綜合體育館(新體)為了維持收支和種種原因,經常調整縮減超過一半的桌球場地,導致場地供不應求。為此,我聯合了台大13個桌球系隊的隊長與桌球社學長們,聯署向新體抗議桌球場地使用權分配的不合宜。經過多次溝通協調,體育館方終於承諾保留大多數球桌,並將B109小教室的瓷磚地板更換為膠地,練球更安全。 大二之後,我接下系隊隊長與隊員20餘人,靠著強力的隊友們拿了大化工盃、北化盃還有三化共振的團體冠軍。大二下則接了桌球社社長,重整幹部結構、安排幹部專屬練習,以補充球社的向心力不如系隊的弱勢。當年也獲得全國大專院校大桌盃的團體冠軍。除此之外,王傑賢老師的桌球中級課程(桌中),以最棒的場地、最狂熱桌球的師生聞名全台。我大一下至碩二每學期都修桌中,連畢業後每次回台大都去旁聽,更不時至系桌擔任教學和顧問持續回饋。十年未曾間斷我對桌球的熱情。今年終於贏了老師一場球。 藉此經驗,我的桌球革命在UH兩年半的博士班中,未曾停止。2015年創立桌球隊,2016年創立了校方體育館認證的桌球社(Table Tennis Club at UH) (可免費預約場地),且自休士頓台大校友會、AIO、CCC、UH校友和僑胞們募集了四張球桌以及自製擋球板和收納架的經費,共值四千餘美元。2016年9月第一次在UH的體育館籃球場舉辦了全校桌球單雙打比賽,共60餘人參加;接著在11月,也第一次在UH體育館舉辦全美桌球大學聯賽(NCTTA)南德州區域賽,UH不僅大獲全勝,更榮獲南德州最佳場地的讚賞!未來UH桌球社的目標,是在2017年3月至Wisconsin參加冠軍聯賽,打進全美大學前十名。 MATLAB探險人 另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MATLAB。大三上學習陳誠亮老師的MATLAB課程後,不論是工程數學、反應工程、或程序控制,我都會用MATLAB解一次。將艱澀的方程式用MATLAB作圖,便能快速理解許多概念。大三下有幸至UCSB交換,作業中經常需要MATLAB,與許多當地學生共同討論,而結交成為朋友。大四修了化工系唯一外籍教授Jeffrey D. Ward的程序控制、程序設計後,MATLAB更成為我的拿手絕活。研究所時,從指導教授Jeff的程式碼學到了最適化等進階技巧,加上MATLAB的熱情,更助我當屆第一個完成口試。當兵退伍後,進入中研院原分所和化學系合聘教授林志民老師的實驗室擔任研究助理,不僅向林老師學習上乘的研究心法,也讓MATLAB在物理化學領域中嶄露頭角。我設計了能加快數據處理的光譜分析程式、加快實驗速度的程式自動控制CCD,更藉GUI編出比商用軟體更快速、更人性化、客製化的data fitting程序。在MATLAB和基礎實驗的完美配合下,想到短短一年內就發表了三篇文章。今日我所擁有且自豪之應用MATLAB解決問題、改善環境的能力,皆源於台大許多老師的啟蒙、傳授及給予的機會,讓我今日在學術界有個落腳之處。 忘不了的情感 台大生活最印象深刻的,還有參加自閉星雨服務社擔任情感的日子。在帶領自閉症大小朋友出去邊玩邊學習的兩年中,除了細心度、耐心和愛心被訓練增長許多外,也使我體認到身心健全的自己有多麼幸福,讓我更珍惜利用在台大的每分每秒每個資源。 另外,那些騎腳踏車載朋友的日子也是刻骨銘心。多雨的台北公館校園,需要練就單手撐傘騎車又載人的能力,那些和後座乘客患難與共的冒險─摔車、撞車和犁田,都是一輩子忘不了的回憶(痛)。 希望未來能利用我的所長,持續為社會貢獻。不管是藉由桌球、MATLAB或騎腳踏車載人,相信都是件令人開心的付出。
[台大與我] 莊琳2013年農化系畢
人們常說,大學是社會的小型縮影,但對我來說這句話只對了一半。台大是台灣頂尖大學,其菁英之組成並無法代表整個社會。然而,台大提供的豐富資源與自由校風,以及與各種熱情、有趣的同學、老師們的互動機會,幫助我建立了較完整的價值觀以及批判思考的能力。它幫助我確立了未來想要努力的方向,並且對於所處的社會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 台大總圖是個寶庫,尤其是四樓多媒體服務中心提供了豐富的電影資源。每每大考過後,我總是喜歡窩在那看一整個下午的電影。說來慚愧,我從那時候起才開始大量接觸”非好萊塢電影”;透過不同題材的電影觀賞,漸漸認識、思考各種社會議題。台大開放式的選課系統是另一個寶藏。通過選修不同系所的課程,我認識了各式各樣有趣、厲害的人們,也慢慢發掘自己了興趣所在。 大四結束後,我延畢了一年到北京清華大學交換。現在回想起來,我覺得那是我人生到目前為止最美好的一段時光。交換學生的身分給了我一種很特殊的彈性,使我可以在不同身分中自由的轉換。有時我是北京清華大學的學生,在學校裡積極參與各種社團,與清華的學生切磋交流;有時我則是來自臺灣的旅行者,在短短幾個月及有限的預算內,我拜訪了大陸十幾個省二十幾座城市,在旅途上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們,非常有趣。 大學的本質是通才教育。我很感謝台大給予學生的自由與彈性,讓我們得以在正式踏入社會的前夕,和朋友們一起天馬行空的做夢。在台大這段人生探索階段,我很幸運遇到了很多很棒的人,受到很多啟發。未來還很漫長,但我相信在台大的這段日子永遠會是我人生路上一段重要且美好的旅程。
[台大與我] 蘇曼儂 2009 化學系畢
台大對我來說最特別的地方是它是個完全大學,充滿了各個領域各式各樣的人。 當初我就讀化學系,自然是因為台大化學系匯聚了頂尖的教授與學生,但這也不是化學系的全貌。在我第一次參加家聚(學號末六碼皆相同的各屆化學系學生的聚會),我就發現我們這家不只有頂尖的化學家,還有在公衛、財經、甚至音樂創作領域有長才的人。即便是化學表現依然傑出的人,也有可能有驚人的特殊興趣,例如出國比賽得獎的魔術師。因此化學之夜也是發掘這些人的隱藏技能的慶典。 除了系上的資源與人脈,身為台大學生的好處之一就是有機會到各領域的大師門下修課。我認為影響我最深的課是大一國文。當時剛才高中畢業的我,因為高中班上有太多文采的女孩,我一直覺得文學作品對我來說是可遠觀不可褻玩焉。但在鄭毓瑜教授深入淺出的新詩與現代小說導讀,一年之後我也得到那把鑰匙讓我可以進入文學賞析的房間裡躲在角落自由玩耍。我也很幸運搶到非常熱門的《鋼琴作品與演奏欣賞》,是音樂所邀請台北教育大學張欽全教授開的。在課堂裡,張老師暢談他的音樂路,與真誠地分享他對許多音樂作品的賞析,讓我在小時候不太認真學過十年琴後,對於音樂作品有完全不同的認識。我也修了南管國寶王心心老師的課,玩了一個學期的二弦。另外台大雖然沒有體育系,但體育師資也是臥虎藏龍,例如黃國恩教授與連玉輝教授,兩位分別是台灣柔道與網球的前國手,連老師還是活躍的現任國家隊教練之一。讓這些國手級的體育專家指導我們這些運動門外漢,實在是台大學生的得天獨厚。每學期選課總讓我覺得又要展開冒險了。 另一個在台大挖寶的地方,便是社團活動了。我延續高中的興趣,加入台大體操社,在那裡認識了很多在台灣稀有的體操同好,大家也一起克服在奧運選手黃金年齡過後才開始練體操的各種困難。我們社團因為不是校隊有些資源上的局限,好在校外也有很多貴人相助。我們很幸運有能力與熱情滿溢的選手願意不計微博代價當我們的教練,雖然沒有自己的練習場地,但其他的頂級學校願意收留我們讓我們跟國手們在同樣的場地練習。這也讓我們有機會認識外校的甲組乙組選手。此外,社團內也不乏其他領域的佼佼者,尤其畢業幾年後,可以在聚會中聽到各行各業的故事,是很棒的充電。若說我大學有什麼覺得可惜的地方,我會覺得自己的社團活動可以更多元一點。 台大與我,是由這些人建立的關聯,在學時如此,畢業後也是。
[台大與我] 林婉珍 1967 園藝系畢
我是民國52年進入台大,當郭會長找我寫台大與我的文章時,我覺得時間久遠,印象已經很模糊了;但是當我回去找到五十年前的照片,過去的回憶一幕幕的回到眼前。看著照片想起以前,自己是多麼的天真、活潑、可愛、無憂無慮。青春真是多麼的寶貴。我非常喜歡”當我們小的時候”這首歌,歌詞裡描述的無憂無慮,牽手同樂的青春時光,並且感嘆青春不長留的心情。 那時候在台大的生活多麼的單純、新鮮有趣。農學院陳列館在我進大一的時候剛完成,我還趕緊跟門口的雕像留下了珍貴的照片。當時我的校長是錢思亮,所以以前畢業的時候在穿學士服在校園遊行後,我們畢業生還有機會跟校長合照。 當時情人們約會的流行地點是在傅園以及椰林大道的杜鵑花下,在當時保守的社會風氣,大庭廣眾下要情侶們都要保持距離連牽手都不行,和現在很不一樣。 當時園藝系的實習課需要下田去插秧跟實際耕種,所以家裡面事實上是反對當時的我念園藝系,怕我吃苦。由於我是僑生,住在僑生宿舍,門禁時間是晚上九點,生活事實上比大部分台大學生自由。當時的生活還算寬裕,所以到髮廊做完頭髮後就去老二照相館或是好朋友照相館照相,想要把自己的造型做個留念,所以也才有了現在看到的這些珍貴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