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與我] 謝岡霖 2009 藥理所畢

我是在08年進入台灣大學醫學院的藥理學研究所,在這兩年半的學習當中,我摸索出自己的興趣以及將來想要從事的方向。

猶記得當初在陽明三四年級時的徬徨,看著周遭的同學與學長姐一個個找到自己的方向,比如說創業,投入職場,出國,升學等,每個人的臉上都充滿的對於未來的憧憬。那時的我對於生物實驗的本身並未充滿興趣,也沒有考慮把生物醫學當成未來一生懸命的志向。然而對於投入職場又始終忐忑,因為那時候的生命科學的出路主要還是進入實驗室當助理,並未像時至今日百花綻放的狀況。再加上想換個領域的衝動,想著想著我就去報考藥理所的入學考試。

當初聽到上榜的時候,人剛好在回台南的路上,是父親打電話過來告知了這個消息。當時的我還在進行另一家研究所的面試,以至於遲了一個週末才去藥理所拜訪老師。那也是我第一次見識到台大學生的積極程度。在我去的那個禮拜有名的實驗室基本上都已經決定好了學生,我要感謝我的恩師-黃德富教授給我這個機會在他的教誨下渡過兩年半的碩士生涯。

兩年半的碩士生涯其實也不是一帆風順,期間也是有很多不足以外人道也的心酸,比如說換題目和轉換領域的陣痛。由於我本身並非醫療專業,藥理所本身又是以藥物發展為導向的科系,所以剛進去的時候學習相關的知識其實是相當吃力的,再加上同學大部分都是藥學專業,所以常常在學習上進度落後,但是由於實驗室的同仁鼎力相助,讓我關關難過,關關過,最後順利的拿到學位。

在台大的兩年半對於我來說最主要的其實並不是在於專業知識上的成長,而在於心態上的調整。專業知識每十年就會有一次重大的調整,昨日的中心教條可能就是明日的黃花,但是有一個積極向上並保持開放心胸的態度卻是可以受用一輩子的事情。即使我現在所從事的醫療資訊業並不是台灣生醫業的主流方向,但是分析的方法,議題的設定以及如何和專業人士進行討論等等,很多小細節都是在當初的生活當中一點一滴的沒入,做後才慢慢形塑我是怎樣的一個人。

回到主題,到底台大對於我來說是怎樣的東西呢?是一段回憶?是一塊金字招牌?其實都不是,台大本身代表著一種生活方式,一種願意跨出舒適圈去迎接新挑戰的生活方式,一種可以接納不同生活模式的態度。其中的很多東西都和美國本身的價值觀相同,這也是很多台大學長姐可以長期在美國發光發熱的原因之一。但是追根究底,還是在台大的學風潛移默化著我們。

很感謝Rosa 學姊和著訓學長的厚愛,給予我這個機會來寫這篇台大與我。

謝岡霖 2017-01-08

Updated: 01/18/2017 — am 10:40

Leave a Reply